曼谷昭披耶河沿岸,近年來有多處由碼頭或倉庫改建的新景點。
如Asiatique河濱夜市、The Jam Factory、Warehouse 30等。
今天要介紹的新景點,是2017年11月3日新開幕的,叫做「Lhong 1919」,這個地方在1850-1910年(中國清朝)期間,是海外船運的貨運碼頭,貨物主要來自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國等地,是充滿中式古蹟的新文創據點。
拉瑪四世時代(中國清朝期間),自由貿易開始發展起來,
在昭披耶河(湄南河)沿岸開設了幾處港口,
陳慈黌先生(來自中國沿海的巨富黌利家族)當時投資火輪船(蒸氣輪船),並在1850年設立了目前所在地的碼頭,人稱為「火船廊」,意即火輪船碼頭。
當時,泰、中兩國的貿易以昭披河為依託,通過「火船」(蒸汽輪船),將泰國的大米等物資運往中國,又從中國運來絲綢、茶葉…等。
「火船廊」就是當年火船運輸鼎盛時期,在泰國華人社會中最出名的碼頭。
當時這裡每天停滿了往返於泰、中的船隻,除了做為碼頭外,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店,來自中國大陸、香港以及新加坡的商品都在這裡分銷至各地。
一間一間小小的房間緊臨著碼頭和船隻,據記載曾做為「展廳」使用,
裡面則展示自己所經營的貨品。
後來,又把這裡改成了家庭辨公室,上面是住家,下面當作辨公室。
這兒也有中式廟宇。
中國人下船後,就會到此感謝平安到達,返回中國時也會來向媽祖娘娘辭行。
移居到泰國並發達致富的中國人,均發跡於此。
牆上的彩色壁畫是用細的中式木質毛筆,趁灰漿未乾透之前畫上去的。
「火廊船」碼頭後來日漸沒落,取而代之的其他地區腹地更大的深水貨輪碼頭。
火船廊沒落後,主要給黌利家族眾多企業的老員工們居住,現在住在這裡的,已經是最初老員工的第二、三代了。
直到兩年前(2015年),鑒於火船廊年久失修,上百年的老房子日顯頹廢,老員工後人住在裡面也不安全。黌利家族便啟動修繕計畫。
開工不久,承接清潔工作的施工人員,打算用清洗劑去除建築物上的油漆,削去經年累月的塗層,
沒想到油漆脫落後,用泥鏟刮開灰漿時,發現牆上和門上有大量的中式壁畫。
這些畫雖經年久遠,而且被層層石灰所覆蓋,但洗去鉛華後,仍然栩栩如生。
工人把這一發現報告給了東家,黌利家族研究後認為這些繪畫是百年來泰國華人藝術的精粹,出現在這樣的地方必定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。
黌利家族將此事上報給泰國文化部藝術廳,藝術廳調派了藝術大學的專家前來勘測,並給出修繕建議。
黌利家族決定調整修繕計劃,最大限度地保留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蹟,泰國藝術廳也專門抽調了文物保護專家前來協助修繕,並邀請來自中國的文化考古專家前來協助。
經過一年多的精心修復,目前火船廊的大部分壁畫、詩作得以保存下來。
據專家經悉心辨認解讀,火船廊壁畫的主題大約包括:
古代詩詞、戲文故事以及傳統吉祥圖案,
這些戲文主要是潮州傳統戲劇故事,如:四郎探母、秦瓊賣鐧、李廣射石、千里送京娘、薛丁山三請樊梨花、槐蔭樹下董永遇仙姬、姜子牙渭水垂釣等。
這裡已經沉睡了100多年,經營團隊希望喚醒它們,並使之融入到當今時代。
同時又能夠保持167年前他們誕生時的原有樣貌。
修繕完畢之後,於2017年11月對外開放,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海外移民在泰國的故事。
目前「火船廊」一樓已經完全被租用,主要做畫廊、Cafe等。
二樓暫時不開放給外人租用。
因為經營團隊並不想把這裡變成遊人如織的旅遊地,也不想做成販賣各種旅遊紀念品的市場。
這兒會陸續舉辨休閒、學習、舉辦藝術及文化活動。
並會定期舉辦藝術文化活動,並提供繪畫、中國書法、漢語等培訓,期許大家喜歡上中華文化。
也提供給在泰國的華人一個活動場所。
看到華人的傳統,被如此的悉心保存下來,很是感動啊!
火船廊的價值,比黃金還寶貴,這些都是歷史資產。
6月27日,詩琳通公主一行人前來參觀,對火船廊門窗上典雅的中國圖案讚嘆不已,並在其中一扇壁畫上,小心翼翼地用毛筆題寫上自己的名字「詩琳通」。
(公主的中文程度非常好,她對於中國故事的典故以及吉祥圖案代表的含義都很了解和熟悉,體現出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。)
「火船廊」在2017年11月3日開幕。
開幕首三天,與期間創意市集「The Great Outdoor Market」合作,
推出The Great Outdoor MarketX Lhong 1919
可以在昭披耶河畔的古蹟園區逛創意市集,感受一下舊時代與新文化結合的魅力
日期:2017年11月3~5日8:00~20:00
延伸閱讀:曼谷人最HOT的13處創意市集/夜市
AK HOUSE/AK TRAVEL官網:http://akhousebkk.com/
請選擇,自有行程團隊、自有車隊、自有合法中文導遊、三重行程保險的AK TRAVEL